PC6下载站

分类分类

刘德华彻底中了埋伏:他是最倒霉的人

关注+2004-10-15作者:蓝点

一:可耻的垄断
  《十面埋伏》是一部不能被宽恕的电影。它既毁了导演,也毁了演员。观众虽然暗中窥笑却也没占到便宜,他们掏了钱——许多人的钱累积在一起——为张艺谋的堕落签了字,画了押,埋了单。  
  不需几年之后,作为受害者的观众,就会被评为品位低下、鉴赏力落后、无个体判断力、加速张艺谋堕落的刽子手。这是一种狠毒的商业操纵,退场的观众越是愤怒,就越会吸引到更多的人来看热闹,最后,此电影的票房收入和其反响成反比,一个莫名的悖论就此产生。无辜的观众和影片传销商、广告投资商、舆论加工者一起,制造了中国电影界的垄断期货市场,并批量生产了又一出惊世骇俗的闹剧。  
  如果说《英雄》是一个导演从青壮年向老态挺进的暗号,那《十面埋伏》则使他的衰相暴露无疑。张艺谋已经退化,但愿不会打着“第五代导演”和“代表中国新电影”的旗号。  
  衰老,可以是肃穆或悲壮的,而我们看到的却偏偏是一蹩脚老人穿着裙、戴着花儿在表演煽情和暧昧,四处抛着媚眼招摇于街头巷尾,言行中透露了龌龊和混乱——越说越有点像《芙蓉镇》里那个被特殊体制教化成功的王秋赦同志,典型流氓翻版。
  
  二:英雄谱中全是小丑
  陈道明让《英雄》充满了情景喜剧。远比梁朝伟的“和平”和“不杀”更暧昧、更滥情。难怪诸多观众会哄堂大笑。“秦王”举起手臂欲下令杀死“无名”,此时的“无名”在距离秦王十步之内,已和秦王废话了一个多小时(主要以倾诉为主,秦王是个耐心的倾听者)。一个小时过去了,自说自话的“无名”似乎顿悟了某禅机(没有别的空间让他独立思考)。就这样成为秦王的“知己”,变成了其代言人。可见“人若无名”,话语也比较容易随之变化。如果此时,“无名”能先用赵国方言说一声“和平”,在用秦国方言补上一句“Don't kill them”则更妙了,很有时代感。  
  练了一辈子十步杀人的剑法,依旧是受蛊惑的对象,蛊惑者来自“无名”内心,很有中国特色。  
  还说陈道明,在下令杀死“无名”之前,其表情中庸,竟也似天真烂漫,面对得之不易的知己(缘于一个小时莫名其妙地倾诉),秦王犹豫了、局促不安了、眼神都变得慌乱了。幸好,旁白有一大群口号在提醒着他:“大王杀了他”、“大王一统天下”、“大王杀了他”!——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群体扰乱统治者理性思维的例子(真希望这不是电影)。陈道明的表情越来越难看,苍白的脸竟也落下泪水,他终于下令,一瞬间,其猛然闭上双眼,不忍观看知己的死亡场面。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被感性的群体提醒了一回、威胁了一回。这也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例子。  
  在最不靠谱的情况下,张艺谋给“秦王”注入了“人性”——丧心病狂的导演在戏说“英雄”吗?似乎也说得通,这就给大家留下了伏笔,毕竟还在拍另一部武侠电影,误会总是有希望澄清的。
  
  三:2004最倒霉的演员非刘德华莫属
  《十面埋伏》没有战争也再没必要玩偷梁换柱的游戏。这里,“只有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 
  毋庸谈论其朝代背景。预告时是唐朝的、妓院墙上书画却是宋朝的、几款服饰更是无从考证,衣领是满清的、鞋子是陆游的、帽子是小李探花的、兵器是公孙大娘制造的……胡说八道谁都会,就是委屈中国奥运会的开幕试了。一句话,根本不是给中国人看的。  
  权作《十面埋伏》演示的只是中国符号罢;兹当它是一部无朝代、无背景的电影罢;顺便把台词也当成翻译拙劣的字幕罢;算了,当成一部MTV看看得了——中国观众的容忍程度已经到达极限了。  
  当然,这部电影在民间还是产生了效果:它将为今后的婚纱影楼提供效仿版本。几张大照片就足以代替外景拍摄,色彩电脑上可以调节。所有人都可以化装成“小妹”,然后把她们的照片拿到街头招摇——只要技术得当,兴许还会出现更像小妹的小妹,更像金捕头的捕头。更像《十面埋伏》的十面埋伏。  
  但我相信,一般人都不愿意效仿刘捕头即刘德华的扮相。此人的衰老无能如刘德华一样,暴露无疑。刘德华的敬业精神实在令人佩服,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居然把自己变成了新时代的怨妇,这是功能性张艺谋的能耐。  
  “刘捕头”的台词设计实在是为刘德华量身打造的,感慨导演的别有用心(“张艺谋太坏了!”这是刘德华FANS说的,不是我说的)。刘德华——多么传奇的人物,终难逃张导的埋伏,当刘哀怨地对章说:“你和他只是逢场作戏,你和他不会有结果的”。然后其眼睛透红、泪水婆娑、委屈十足,楚楚哀怨、苦心积虑地劝说章回心转意——根本不见“飞刀门快刀手”的大侠——分明是活生生的刘德华本人。  
  当刘欲对章进行性侵犯,飞刀门大姐出现,一刀正砍进刘背部,刘慌乱起身跪倒在草地上,叫了一声“大姐”——刘德华几十年如一日辛苦塑造的形象就这样被毁了。  
  无论是偶像派演员还是实力派演员都经不起这么误会。这部电影太现代了,以至于观众难以识别“刘德华”和“刘捕头”何为真,何为假。这种心理暗示会如同滚滚大浪淘沙,可怜的刘德华将被消费市场无情冲垮,刘德华之结局和刘捕头多么神似,简直就是陪了夫人又折兵。动情之处,只能发出这最后一声感慨。  
 一:可耻的垄断
  《十面埋伏》是一部不能被宽恕的电影。它既毁了导演,也毁了演员。观众虽然暗中窥笑却也没占到便宜,他们掏了钱——许多人的钱累积在一起——为张艺谋的堕落签了字,画了押,埋了单。  
  不需几年之后,作为受害者的观众,就会被评为品位低下、鉴赏力落后、无个体判断力、加速张艺谋堕落的刽子手。这是一种狠毒的商业操纵,退场的观众越是愤怒,就越会吸引到更多的人来看热闹,最后,此电影的票房收入和其反响成反比,一个莫名的悖论就此产生。无辜的观众和影片传销商、广告投资商、舆论加工者一起,制造了中国电影界的垄断期货市场,并批量生产了又一出惊世骇俗的闹剧。  
  如果说《英雄》是一个导演从青壮年向老态挺进的暗号,那《十面埋伏》则使他的衰相暴露无疑。张艺谋已经退化,但愿不会打着“第五代导演”和“代表中国新电影”的旗号。  
  衰老,可以是肃穆或悲壮的,而我们看到的却偏偏是一蹩脚老人穿着裙、戴着花儿在表演煽情和暧昧,四处抛着媚眼招摇于街头巷尾,言行中透露了龌龊和混乱——越说越有点像《芙蓉镇》里那个被特殊体制教化成功的王秋赦同志,典型流氓翻版。
  
  二:英雄谱中全是小丑
  陈道明让《英雄》充满了情景喜剧。远比梁朝伟的“和平”和“不杀”更暧昧、更滥情。难怪诸多观众会哄堂大笑。“秦王”举起手臂欲下令杀死“无名”,此时的“无名”在距离秦王十步之内,已和秦王废话了一个多小时(主要以倾诉为主,秦王是个耐心的倾听者)。一个小时过去了,自说自话的“无名”似乎顿悟了某禅机(没有别的空间让他独立思考)。就这样成为秦王的“知己”,变成了其代言人。可见“人若无名”,话语也比较容易随之变化。如果此时,“无名”能先用赵国方言说一声“和平”,在用秦国方言补上一句“Don't kill them”则更妙了,很有时代感。  
  练了一辈子十步杀人的剑法,依旧是受蛊惑的对象,蛊惑者来自“无名”内心,很有中国特色。  
  还说陈道明,在下令杀死“无名”之前,其表情中庸,竟也似天真烂漫,面对得之不易的知己(缘于一个小时莫名其妙地倾诉),秦王犹豫了、局促不安了、眼神都变得慌乱了。幸好,旁白有一大群口号在提醒着他:“大王杀了他”、“大王一统天下”、“大王杀了他”!——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群体扰乱统治者理性思维的例子(真希望这不是电影)。陈道明的表情越来越难看,苍白的脸竟也落下泪水,他终于下令,一瞬间,其猛然闭上双眼,不忍观看知己的死亡场面。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被感性的群体提醒了一回、威胁了一回。这也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例子。  
  在最不靠谱的情况下,张艺谋给“秦王”注入了“人性”——丧心病狂的导演在戏说“英雄”吗?似乎也说得通,这就给大家留下了伏笔,毕竟还在拍另一部武侠电影,误会总是有希望澄清的。
  
  三:2004最倒霉的演员非刘德华莫属
  《十面埋伏》没有战争也再没必要玩偷梁换柱的游戏。这里,“只有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 
  毋庸谈论其朝代背景。预告时是唐朝的、妓院墙上书画却是宋朝的、几款服饰更是无从考证,衣领是满清的、鞋子是陆游的、帽子是小李探花的、兵器是公孙大娘制造的……胡说八道谁都会,就是委屈中国奥运会的开幕试了。一句话,根本不是给中国人看的。  
  权作《十面埋伏》演示的只是中国符号罢;兹当它是一部无朝代、无背景的电影罢;顺便把台词也当成翻译拙劣的字幕罢;算了,当成一部MTV看看得了——中国观众的容忍程度已经到达极限了。  
  当然,这部电影在民间还是产生了效果:它将为今后的婚纱影楼提供效仿版本。几张大照片就足以代替外景拍摄,色彩电脑上可以调节。所有人都可以化装成“小妹”,然后把她们的照片拿到街头招摇——只要技术得当,兴许还会出现更像小妹的小妹,更像金捕头的捕头。更像《十面埋伏》的十面埋伏。  
  但我相信,一般人都不愿意效仿刘捕头即刘德华的扮相。此人的衰老无能如刘德华一样,暴露无疑。刘德华的敬业精神实在令人佩服,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居然把自己变成了新时代的怨妇,这是功能性张艺谋的能耐。  
  “刘捕头”的台词设计实在是为刘德华量身打造的,感慨导演的别有用心(“张艺谋太坏了!”这是刘德华FANS说的,不是我说的)。刘德华——多么传奇的人物,终难逃张导的埋伏,当刘哀怨地对章说:“你和他只是逢场作戏,你和他不会有结果的”。然后其眼睛透红、泪水婆娑、委屈十足,楚楚哀怨、苦心积虑地劝说章回心转意——根本不见“飞刀门快刀手”的大侠——分明是活生生的刘德华本人。  
  当刘欲对章进行性侵犯,飞刀门大姐出现,一刀正砍进刘背部,刘慌乱起身跪倒在草地上,叫了一声“大姐”——刘德华几十年如一日辛苦塑造的形象就这样被毁了。  
  无论是偶像派演员还是实力派演员都经不起这么误会。这部电影太现代了,以至于观众难以识别“刘德华”和“刘捕头”何为真,何为假。这种心理暗示会如同滚滚大浪淘沙,可怜的刘德华将被消费市场无情冲垮,刘德华之结局和刘捕头多么神似,简直就是陪了夫人又折兵。动情之处,只能发出这最后一声感慨。  
  真是悲剧越哭越乱,最后变得不像悲剧;误读越描越黑,最后竟演变成真理。传说中《十面埋伏》竟打入国际市场,如果再真的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则更为这出闹剧增添了足金砝码。人们不是不知道,给一个病入膏肓的老年人打上一针强心剂——结果多半弄巧成拙——连立遗嘱的权利都没了。东方与西方的误会怎可能不越来越深?

(本站声明:以上文章和观点仅供学术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展开全部

相关文章

更多+相同厂商

热门推荐

  • 最新排行
  • 最热排行
  • 评分最高
排行榜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说两句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