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PV到ET180:
微软迂回进攻手机市场
4月28日,联想把自己的英文标识从“Legend”切换到新标识“Lenovo”。同一天,联想发布了采用新品牌的6款手机。其中,一款命名为“ET180”的手机引起了与会记者的极大兴趣:这个方头方脑的家伙,集成了手机和高端PDA的功能,不仅可以像一般手机那样打
电话、发
短信,还能像台掌上电脑一样
办公、
娱乐,进行信息管理;同时还能借助
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上网
冲浪、收发电子
邮件,甚至像台
桌面电脑那样进行MSN对话、
qq聊天。联想给这类手机起的名字是——电脑手机。
在这个熟悉的名称背后,是两个更为熟悉的名字:
微软和Intel。据悉,联想这款ET180手机的CPU和操作
系统分别采用的是Intel的PXA 250 400MHz掌上电脑专用芯片以及微软的Pocket PC 2002 Phone版操作系统,无论是软硬件,这款手机都堪称当世顶级的配置。Wintel联盟,这个在微机领域所向披靡的
黄金组合,如今又重现在手机江湖之上。
在移动通信这个圈子里,微软是一个后来者,而且还要面对比IT行业复杂得多的产业环境:不仅有手机的软硬件生产商以及下游各种渠道,还有移动
电信运营商、移动设备生产商;在一个不是自己坐庄的牌局中如何能够胜出?微软手里握着三张王牌。
其一曰“开放”。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本源自Windows CE,在这套系统上微软潜心多年,也积累了大量的第三方应用支持。目前网络上基于Windows CE操作系统,可以无缝运行在电脑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游戏等多达千种以上;而且从理论上来讲,任何第三方的程序员,都可以基于这套平台
开发出自己的应用程序来。微软利用这种开放性构筑起一个以自己为源头的价值链,软件商在这套平台上开发应用软件来挣钱;而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将会吸引更多的用户向微软倾斜。这种手法,与当年微软击败苹果电脑的手法如出一辙。
其二曰“技术”。微软依靠自身多年的技术积淀,将许多PC上的技术应用于手机之上,比如联想ET180这款产品中就集成了Pocket PC版的Word、Excel与Outlook,并且与PC机上的Word、Excel与Outlook可以做到
同步共享、兼容并用。所以微软的手机出手不凡,功能之强大有目共睹;况且与Intel等公司的默契合作,使得微软手机的硬件配置也是其他种类手机所不能比拟的。
其三曰“联盟”。与Intel的
黄金搭档自不必说,Intel在CPU技术上的强势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微软树立形象,自然,Intel也会在这场市场进攻战中分得一大杯羹。此次与联想的合作也是微软手机攻略的一着好棋。微软选择与联想合作生产电脑手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固然是因为Symbian联盟将其拒之门外,但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恐怕与中国手机市场的容量,以及联想的特殊性所决定。众所周知,中国是手机消费大国,2002年的手机销量接近7000万台,且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微软做手机,无疑不能回避中国这个桥头堡。在生产商的选择上,联想是微软在中国最大的合作伙伴,彼此合作多年,关系非同一般;联想在掌上电脑上与微软合作已深,而且也有很深厚的技术实力;最重要的,联想具备本土优势和渠道优势,而且又刚刚获得了手机生产牌照……诸多条件,微软实在没有理由不选择联想。微软的联盟
策略,无疑也是把合作伙伴与自己捆绑在一起,利益均沾,最大限度地增加动能。
Symbian:凭险守固
Symbian不仅仅是一个操作系统的名称,而是一个公司、一个阵营、一个手机垄断联盟的代名词。Symbian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
摩托罗拉、西门子、诺基亚等几家大型移动通讯设备商共同出资组建的一个合资公司,专门研发手机操作系统,供应各家手机生产商。目前Symbian操作系统的手机在全球手机出货量中占到了70%,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
作为一个操作系统,Symbian的普及程度并不比Windows低,然而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与Symbian低调的作风不无关系。毕竟,一般用户只知道手机的品牌,哪里会关心自己的手机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呢?这正是通讯与IT产业不太一样的地方:微软和Intel在PC行业鼎鼎大名,人们甚至以自己的计算机的CPU的品牌档次和操作系统版本来区分与夸耀;这也是IT行业成功的地方:让人们对自己并不熟悉的东西津津乐道。面对微软+Intel挟强势品牌形象汹汹而来的竞争,Symbian是否会改变自己一贯的低调作风呢?
事实上,Symbian联盟面对微软挑战,并非没有
动作。据传闻,微软曾经与某大手机厂商商谈合作,该手机厂商本来也跃跃欲试,但Symbian联盟最终制止了合作的意向,原因就在于,微软的介入将打破目前手机的市场格局。这也可以说得上是“积极
防御”吧。
Symbian与微软操作系统相比并不占优,皆因Symbian本来是一个手机的操作系统,能够完成通话的基本功能,再加上一些
辅助的功能,比如
电话本、
短信编辑即可,开发者并没有指望在手机中加入更多的功能。但Symbian的优势也在于它的简单,对于硬件要求不高,只需要几十K的内存,速度很慢的CPU就可以把简单的任务运行得很好。硬件的要求低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因此在低端这一块,微软与之相比是没有什么竞争优势的。
不过,随着人们对于手机功能需求的逐渐多样化,Symbian也在努力改造自身,不断地在其中加入PDA、多媒体的功能。比如
索尼爱立信推出的P800,摩托罗拉388,以及诺基亚的9210等,都是基于Symbian系统,具备部分PDA功能的手机。
此外,Symbian以往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缺乏开放性。手机的应用不够丰富,软件有多少全看手机生产商往里面加了多少。Symbian也意识到了这个缺点,在其新版之后加入了对Java的支持,推出了基于Java的开发
工具包,使第三方开发者可以自行开发基于Symbian的软件,而手机用户也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一些新游戏、软件等应用程序了。
面对微软、Palm的进攻,Symbian采取守势,主要的战略还是依靠厂商之间的攻守同盟,将竞争对手拒之门外。
Palm:剑走偏锋
Palm在掌上电脑领域,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袖,曾几何时,Palm品牌的掌上电脑一度占据90%的市场份额。
也许很早就明白了“掌上电脑的出路在无线”这个道理,Palm从一家软硬件兼营的公司,分拆成为了两家公司分别经营硬件和软件,其中Palm Source专门经营Palm操作系统。去年这家公司与Handspring合作生产了两款Palm手机,但是
定位比较奇怪,既不是高端,也不是低端,硬件配置、性能等都乏善可陈,市场表现平平。不过Palm手机有一点是其它操作系统手机无与伦比的,这就是基于Palm操作系统的上万种软件应用,这是Palm在掌上电脑时代多年苦心经营的结果,自然也就成为Palm手机的一大卖点。一部分Palm的老用户,也会将使用习惯转移到Palm手机上来。
无论如何,Palm Source作为一家颇有技术实力、在掌上电脑经营多年的厂商,在手机市场上拼杀,自然也不可小视,其后续表现值得关注。
手机标准之争的背后:无线数据终端浮出水面
从表面上来看,三大阵营争夺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的目的似乎很简单: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方兴未艾的手机市场正好能为它们提供这种增长点。然而手机标准之争的表面化之后却隐藏着更为深广的背景。
手机的出现只是为了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移动通信的需求。而PDA的出现则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移动计算需求。从
历史上看,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手机1987年诞生于摩托罗拉实验室;第一部PDA则诞生于1993年,即苹果公司的Newton MessagePad,稍晚于手机。两者各有各的功能诉求,也有各自的用户群,向来是井水不犯河水。但是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深化,厂商开始发现有必要在手机中加一些PDA的功能,比如
名片管理、游戏、
计算器等,随着软硬件技术的长足发展,速度更快、体积更小的芯片以及更先进的显示技术的出现,使得这种功能上的融
合成为可能。
未来的手机是什么样?可能并不仅仅是手机+掌上电脑这么简单。就拿刚刚问世的ET180来说,它不仅仅分别拥有手机和掌上电脑的功能,而且还能够通过GPRS高速连接到Internet,浏览各种网络
资讯,与外界通过QQ、MSN和Email进行通信;同时基于微软操作系统的各种应用软件层出不穷,保证了ET180在功能上的无限可扩展性。也许,未来只需要这样一台手机,就可以与同事召开
视频电话会议、与
银行服务器完成划账交易、在路上控制家里的电器设备、监视家里婴儿的情况……这样一台设备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了手机的内涵,那时还能称之为手机吗?按照联想掌上电脑事业部总监关伟的说法,把它叫做“无线数据终端”(WDT)更为合适一些。这样一个美丽新世界的轮廓,已经在市场迷雾中忽隐忽现了,ET180不过是这个世界第一块触手可及的礁石。毫无疑问,谁能够搭建通向这个美丽世界的桥梁,谁就能向过路者收费;这可比几十个亿的授权费有意思得多。
Symbian作为传统手机操作系统厂商的
策略是在手机中加入PDA功能,而微软、Palm作为掌上电脑操作系统厂商,他们的
策略则是在PDA中加入手机模块。在这场通向美丽新世界的地盘争夺战中,出现三大阵营两个方向,毫不奇怪。这正如两个人爬山,一个从南坡爬,一个从北坡爬;无论他们爬的速度如何,总会在某一点相遇。所谓的“殊途而同归”,就是如此。
据悉,高举自由、开放旗帜的“Linux”操作系统,正在筹划进入手机市场,年内就将会有基于Linux的手机问世。届时,这场纷争将会更加精彩。操作系统生产商都在争夺手机标准的话语权,究竟谁将胜出?或许会是某个厂商一统天下,也有可能是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消费者也许真的不关心他的手机用的是什么牌子的操作系统,他们在乎的是,手机也好,掌上电脑也好,WDT也好,它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价值,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自己的
生活?或许明白这个道理,并付之于实践的厂商,才能在竞赛中胜出。(李欣)
(科学时报 引自:千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