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代互联网的
杀手级应用必定是P2P。”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
宽带通信专家侯自强在“下一代互联网演进与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下的这个结论令很多在场的人都为之兴奋,“今天,任何一个运营商流量的50%到60%都是P2P带来的。尽管P2P造成很多网络流量的堵塞,但是,一旦运营商要控制用户,用户就不干了——‘我就是冲P2P来的’。事实上,从目前的状态来看,未来5年到10年P2P模式必将横扫互联网、
广播电视业乃至通讯业。”
尽管这种正风靡于网络世界的下载模式以其大量一对一的
共享文件使无数网民倾倒,监管者和运营商却痛苦地发现,他们对这个自由世界的劲草根本无法控制——P2P在给所有网民带来无穷下载乐趣的同时,也给政府和运营商带来了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难题。
绝对“个人”世界
对等连接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简单地说,以前人们下载文件是从服务器上,而P2P则是多个终端用户各下载一部分,然后互相下载,这样大量用户同时下载不但不会造成堵塞,反而速度加快。而这种方法正被认为是最能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P2P的发展可以被划分为三代:第一代是以Napster为代表的、还用中央服务器管理的P2P,这一代的P2P生命力十分脆弱——只要关闭服务器,网络就死了;第二代分布式P2P没有中央服务器,但是速度太慢;而第三代为混合型,采用分布服务器。目前我国流行的BT
变态下载和电驴就是属于这类。
目前P2P应用的领域可分成三类:文件分享、通讯和协同计算。
为了得到某些BT网站给予的特殊待遇,总有好事者将最新的文化作品免费制作成高保真的格式文件放在自己的硬盘上供人们下载。现在,对P2P稍有接触的网民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在P2P专业网站上找到自己想要的
大片、
mp3、
动漫和
网络游戏,并通过
bt下载软件——BitTorrent、贪婪BT、比特精灵等下载到自己的硬盘上,P2P甚至威胁到了盗版影碟的存在。
一些
p2p软件提供商也迅速把P2P
下载软件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例如PP点点通、百宝、Kuro等为代表的国内P2P企业的产品,当使用者在软件中按分类
搜索一个文件时,搜索的要求会转到其他个人电脑里,然后走遍整个网络,当找到想要的文件时,程序就把这两台电脑串起来建立联系,并将使用者需要的文件自动下载到其硬盘指
定位置。
在P2P世界特殊的游戏规则——“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前提下,同时下载人数越多速度越快(因为每个人都可以为别的终端提供可供下载的数据)。而这一规则日积月累的结果就是,2004年的6月终于成为互联网
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一份来自国外的互联网报告中的数据清晰地表明,在互联网上的
视频流量开始超过
音频流量。
这意味着,巨大的无形的P2P
文件共享网络正在被用来传播电视节目和
电影,它已经开始改变广电的命运。
横扫三界
“P2P在未来几年中一定会改写互联网、通讯和广电领域的历史!”侯自强十分肯定地说。
他的解释是,现在的手机都是通过“基站”进行连接,速度慢——通话速度和话音质量好坏取决于基站的多少及其
传输质量。今后的3G、802.11无线局域网和802.162004宽带无线接入都将提供自组织Ad-hoc工作方式,手机之间可以直接连接而不必通过基站,这特别有利于P2P工作。
也就是说,未来的手机互联模式为:A通过B与C联系,如果B不在A与C之间,那么网络自动搜寻在A与C之间的D进行连接——每个手机都是一个终端,也都是一个中转站,可以转发别人的信号,当然,这应该是中转者不知道且不可拒绝的。
这种典型的P2P连接方式将让基站“下课”,不再需要“中间人”。当然,这种革命性换代必将给通讯的下游——手机生产企业带来又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同时,P2P正在打压
电信运营企业赖以盈利的
语音业务,把它改成端对端的
即时通讯和网络
电话。除此之外,P2P带给广电的影响更加深刻。
“现在的
广播和电视都是
电台、
电视台放什么人们就听什么、看什么,将来会是广播
电台和电视台把节目制作好了放到网上,人们想下载什么都可以,什么时候欣赏都可以。目前BBC正在进行基于P2P的柔性电视试验。”侯自强指出,“但有一点,现场
直播目前还做不到。”
而在互联网上,人们则会发现更加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与业界一直存在的一种观点相似:美国动辄上G的大容量
邮箱的背后隐藏了巨大的产业变革趋势——“现在的一切就为了将计算机的两大基本功能分开的试验。”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可惜我国的很多
邮箱提供商似乎都还没看明白为什么国外要推大容量邮箱。”
这位业内人士所指的“美国人的想法”就是将计算机的两大基本功能——计算和存储功能分离。
如果能将存储功能放在网上,那么计算机终端只负责计算,计算机的体积将会大幅度缩小——也许,将来笔记本电脑庞大的身躯将变得十分小巧——甚至手机都可能成为有高速计算能力的“电脑终端”。
当然,这必须有个条件:带宽达到一定的水平,足以支持高速下载和上传。那个时候,就可以把想要存储的内容放到大容量邮箱中,而手上只持有一个像手机一样大小的“计算操作设备”即可。
“但这样很不
安全!因为会被邮箱提供者控制。”侯自强指出,“但是P2P的方式就不会有这个隐患。可以将需要存储的文件在网络上分散存储,既可以保密,又可以免去携带存储设备的负担。同样一小段数据可以重复存储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但只有使用者才能将它们全部找到。”
无人监管地带
但是,由于P2P绕过了服务器,因此整个过程中没有其他因素可以干预,这种技术上的盲点,导致了在司法上的真空地带:一者为知识产权,一者为内容
监控。
其实,运用P2P方式下载
音乐和电影、甚至电视节目的这种“恶行”在美国已经被争议了很久。在美国的宽带普及之前,电影下载尚不成风,主要是
音乐下载——唱片公司早就开始对P2P
音乐下载的首推成功者、个人音乐下载最大用户保有者Napster公司进行无情的诉讼折磨。此后,宽带的广泛应用使电影下载蔚然成风。当几乎所有电影都可以通过下载得到的时候,好莱坞的大制片商则借口保护知识产权开始了对P2P下载的无情“镇压”。
将P2P的应用推向高潮的“先驱”——Napster公司恐怕最遗憾的就是自己生不逢时,没能赶上这样的好时候:2004年8月下旬美国联邦上诉法院裁决Grokster或Morpheus等文件分享软件合法。这个裁决使撰写及散播P2P软件的公司不必因客户的行为而被迫停业。
有人认为,美国对此的裁决将对中国互联网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也将走上同样的
法律路径。但也有大唱反调者——“美国的
法律制度已经给互联网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博客中国发起人方兴东对此深恶痛绝,“P2P的交流如果是在个人与个人之间,如果没有任何商业行为在内,那么就不应该用知识产权来限制。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是考虑了好莱坞几个少数企业的利益,而牺牲了整个互联网的利益。”
事实上,令中国的网络监管者更感头痛的,是对内容的无法监管。
由于P2P是端对端的操作,无法通过封杀服务器制止其违法传播行为,而且从技术角度上看,使用者可以轻易地通过伪装流量和改变端口的方法躲避监管者的追踪和制裁——这就导致了大量黄色淫秽内容的泛滥。
正是由于在技术上根本无法识别提供黄色P2P下载的问题,法律上对此的约束就更无从谈起——即使法律对此作出了规定,也根本没有执行的可能。
郁闷的宽带运营商
严重占用带宽是P2P下载的另一特点。
由于BT的工作原理是“多点下载”,并且支持“断点续传”,也就是说参与进来的用户数量越多,单个用户下载的速度也越快,因此造成了P2P发烧友长
时间下载大“体积”的目标文件——例如四五十集的连续剧。
无疑,这给整个网络带来了巨大负荷,但从网上下载自己希望得到的
资讯正是所有网民上网的目的,这就造成了网民的需求与宽带运营商之间结算方式上的冲突。
据悉,目前互联网宽带的主要接入商是北方的网通和南方的电信。像长城宽带这样的运营商则需要租用电信或网通的基础网络。由于长城宽带与基础网络提供商之间还需要按流量结算,因此当P2P下载过大且同时下载的“端”与“端”处于不同宽带运营商的网络时,互相之间的流量结算则迫使租用网络的一方增加成本。
此时,运营商从成本角度考虑尽量降低流量。一个很不成熟的做法就是封掉P2P使用者的IP地址,由于违反了与使用者所达成的宽带接入服务合同,致使被封掉IP地址的网民一纸诉状将宽带运营商告上法庭——这个引起业内普遍关注的经典案例发生在厦门。
当然,现在一些宽带运营商被逼无奈也开始寻求一种折中的办法,就是侦测P2P发烧友们的主流爱好,然后在自己的网内设立下载服务器,尽量做到把数据流量控制在本网内。
虽然这种办法又有了倒退的味道,但对于尚未找到其他网络盈利点的宽带运营商来讲,能节省一点成本也算是一种暂时的安慰。
“P2P会严重冲击按流量付费的方式,包月或包年的运营模式应该是发展趋势。”侯自强说。
尽管在很多专业研讨会上,人们希望能就此探究出P2P的盈利点,让杀手应用能尽快推动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进度,但结果每每令人失望。正如侯自强所说——“目前能看到的下一代互联网盈利点大概只有宽带接入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