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6下载站

分类分类

多操作系统共存全攻略

关注+2004-10-07作者:蓝点


            
             
              
             
            

               
               

            



            

一、用FDISK进行硬盘分区


进行硬盘分区,我们最常用的软件是FDISK.com。下面,我们就FDISK的一些功能和使用做一番比较详尽地介绍:


我们以Win 98为例,用启动盘启动计算机,在A盘根目录下输入"Format";屏幕上出现信息问你是否要启用FAT32支持,回答"Y"会建立FAT32分区,回答"N"则会使用FAT16,决定以后按Enter键。


这时候,屏幕上将会显示以下4个选项
1. 建立DOS分区或逻辑分区
2. 设置活动分区
3. 删除分区或逻辑分区
4. 显示分区信息
5. 如果你安装有不止一块硬盘,系统还会出现有第5项(Change current fixed disk drive)。


建立主分区
这里,缺省的选项是"1"。如果你的硬盘还没有建立过分区的话,直接按ENTER键即可。然后,在图11所示对话框中选择"建立主分区(Primary Partition)",选择"1"再按下Enter键。这时,系统会询问你是否使用最大的可用空间作为主分区,缺省的回答是"Y",你只要直接按下Enter键即可。当然,当程序问你是否要使用最大的可用空间作为主分区时,你也可以回答"N"然后按Enter键。这时,系统会要求你输入主分区的大小,输入以后按Enter键。这时,系统将会自动为主分区分配逻辑盘符"C"。然后屏幕将提示主分区已建立并显示主分区容量和所占硬盘全部容量的比例,此后按"Esc"返回FDISK主菜单。


建立扩展分区
在FDISK主菜单中继续选择"1"进入 "建立分区菜单" 后再选择"2"建立扩展分区,屏幕将提示当前硬盘可建为扩展分区的全部容量。此时我们如果不需要为其它操作系统(如NT、LINUX等)预留分区,那么建议使用系统给出的全部硬盘空间,此时可以直接回车建立扩展分区,然后屏幕将显示已经建立的扩展分区容量。


设置逻辑盘数量和容量
扩展分区建立后,系统提示用户还没有建立逻辑驱动器,此时按"Esc"键开始设置逻辑盘,提示用户可以建为逻辑盘的全部硬盘空间,用户可以根据硬盘容量和自己的需要来设定逻辑盘数量和各逻辑盘容量。设置完成后,此时屏幕将会显示用户所建立的逻辑盘数量和容量,然后返回FDISK主菜单。



激活硬盘主分区
在硬盘上同时建有主分区和扩展分区时,必须进行主分区激活,否则以后硬盘无法引导系统。在FDISK主菜单上选择"2"(Set active partition),此时屏幕将显示主硬盘上所有分区供用户进行选择,我们的主盘上只有主分区"1"和扩展分区"2",当然我们选择主分区"1"进行激活,然后退回FDISK主菜单。


一切结束以后,退出FDISK程序。继续按"Esc"键退出至屏幕提示用户必须重新启动系统,必须重新启动系统,然后才能继续对所建立的所有逻辑盘进行格式化(Format)操作。


注意事项:在建立分区时,以下几点是值得您注意:


1.主分区和逻辑分区
主分区的特性是在任何时刻只能有一个是活动的,当一个主分区被激活以后,同一硬盘上的其他主分区就不能再被访问。所以一个主分区中的操作系统不能再访问同一物理硬盘上其他主分区上的文件。而逻辑分区并不属于某个操作系统,只要它的文件系统与启动的操作系统兼容,则该操作系统就能访问它


主分区和逻辑分区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每个逻辑分区分配唯一的驱动器名(盘符),而在同一硬盘上的所有主分区共享同一个驱动器名,因为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主分区是活动的。这就意味着某一时刻只能用共享驱动器名访问活动的那个主分区。系统支持多达24个逻辑分区,这样,可能有许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在对硬盘进行分区时最好多创建几个逻辑分区,这样可以避免出现问题的分区影响到保存在其他分区中的数据。但是事实往往并非如此,一个被损坏的分区往往会导致整个硬盘无法正常使用。我们已经在前面提到过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的信息都是被保存在MBR中,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MBR受到破坏,硬盘主分区将无法使用,进而使包含操作系统的启动盘也无法使用。


是也许有人会认为逻辑分区的信息并不保存在MBR中,因此逻辑分区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其实我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虽然逻辑分区的信息保存在扩展分区内,但是扩展分区的信息却是被保存在MBR中。这样,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使逻辑分区最终也不能免受影响。不过一般情况下,一个分区受到损坏而其他分区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例如,如果一个逻辑分区出现问题,很多时候其他的逻辑分区以及主分区和扩展分区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但是话又说回来,出现问题的分区往往就是那些使用最频繁的分区,也就是MBR。


2.驱动器名的分配
  启动系统时,活动分区上的操作系统将执行一个称为驱动器映像的过程,它给主分区和逻辑分区分配驱动器名。所有的主分区首先被映像,而逻辑分区用后续的字母指定。一般来说,主分区将被定义为C,然后,系统会根据逻辑分区的多少依次给出D,E。。。。直到Z。当然,如果你有不两块硬盘的话,情况又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举例说明,我们将每块硬盘都分为两个区,第一个硬盘的第一分区为主分区(盘符C),则第二个硬盘的第一分区为D,第一个硬盘的第二分区为E,第二个硬盘的第二分区为F。


3.容量的分配
要分割成几个分区以及第一个分区所占有的容量,取决于使用者自己的想法,有些人喜欢将整个硬盘规划单一分区,有些人则认为分割成几个分区比较利于管理。例如,分割成两个分区,一个储存操作系统文件,另一个储存应用程序文件;或者一个储存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档案,另一个储存个人和备份的资料。至于分区所使用的文件系统,则取决于你要安装的操作系统。一般来说,主分区由于经常会进行数据 的交换,因此容量不宜太小。其他的分区的大小分配则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了。


至此,分区的建立算是完成了。如果你对现行的分区不满意,你可以将分区删除后重新来。在建立分区时,我们遵循的步骤是: 建立基本分区-> 建立扩展分区à 分成一个或几个逻辑分区;而我们在删除分区时则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删除逻辑分区-> 删除扩展分区-> 删除基本分区


分区的删除
删除逻辑分区,进入FDISK主界面。选择3,回车。选择了删除分区选择后,又出现下一级子菜单,包括如下内容:
1、删除主DOS分区。
2、删除扩展DOS分区。
3、删除扩展分区中的逻辑分区。
4、删除非DOS分区。
关于删除分区的顺序,我们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需要补充的是,如果你的硬盘上有非DOS的分区,则应先将它删除,再删除逻辑分区。 这里,我们直接从删除逻辑分区开始。选择"3"按下回车。下面就开始删除了!系统会用一个不断闪动的"WARNING!"提出警告,同时提示你输入要删除的逻辑分区号。输入E,再回车。
这时候,系统提示输入E分区的卷标号,按屏幕上方的显示输入卷标。  
如果没有,就直接回车跳过。系统会再提示确认,输入Y回车,E分区就被删除了。同样我们删除D分区,接着系统提示扩展分区中所有逻辑区均被删除。 
删除完了逻辑分区,我们再回到主界面,删除完逻辑分区后就要删除扩展分区了,这时还要选择3;这时进入删除界面。然后选2,"删除扩展DOS分区"。
按提示输入"Y",回车。扩展分区就被删除了。
删除完扩展分区后就要删除基本DOS分区了,按ESC返回。选第1项"删除基本DOS分区"。
与其他分区的操作步骤一样,还要输入卷标、输入"Y"确认后回车,基本分区就被删除了。到这里,删除分区的工作就完成了。 
删除完成后,我们再次查看分区的情况,屏幕会显示当前硬盘还没有分区。
现在,硬盘又恢复到初始的状态下了。



二、利用Partition Magic进行分区


DOS/WINDOWS自带的分区软件FDISK是非常方便且功能强大的。但FDISK有个致命地缺点,就是它无论在进行分区或删除分区操作时,整个硬盘上的所有数据就会彻底被删除掉。这样,在分好区以后,我们得到的只是一个空空的硬盘!对于那些有着大量有用的数据需要转移的用户来说,这无疑是相当不方便的。PartitionMagic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能非常方便的实现硬盘的动态分区和无损分区。下面,以PartitionMagic5.0 PRO为例作介绍:


安装,启动PartitionMagic之后,会看见一个非常华丽的主操作界面。在主界面上部是菜单栏和工具条,中间部分是当前硬盘的分区信息,最下面则是一些常用的快捷按键。PartitionMagic5.0 PRO将常用的操作,如创建新的分区、调整分区容量、重新分配自由空间和合并分区制作快捷按键放在下部,使得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更加方便。先来谈谈一些PartitionMagic5.0 Pro的基本操作。


1、FAT格式的转换
关于FAT16和FAT32的分别,我来前文中以及提到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PartitionMagic5.0 Pro支持从FAT16到FAT32的转换。先用鼠标确定一个需要转换的分区,并在菜单栏中选取"操作/转换",然后可以看见下级菜单中有"FAT到FAT32"的选项,选择它,PartitionMagic5.0 Pro就开始转换工作了,整个过程还是比较快的。但是FAT32对于一些纯FAT16格式下面的软件(如PCTOOLS 9.0、Norton 95等)不能很好地支持,这时你就可能需要将FAT32再转换回FAT16格式,可是由于Windows98没有这个逆转的功能,所以我们又要求助于PartitionMagic5.0 Pro了。和上述的方法差不多,只是在最后点击的时候要选取"FAT32到FAT"这项,而且这个步骤的耗时就要比前面的转换长了许多。


2、重新分配自由空间
先在主界面上部的分区图表中选择一个有较大可用空间的分区,然后在这个图标上点击鼠标右键,并选择"调整容量/移动",拖动窗口上部的容量滑动条,这时下部的自由空间就会作出相应的变化。如果觉得鼠标拖动不是很准确,可以直接在对话框中键入需要释放的硬盘空间大小,等调整到一个合适的容量之后,按下"确定"按键,就可以在硬盘中多出一个自由空间


3、调整分区的容量
这也是PartitionMagic5.0 Pro与其他分区软件比最具优势的地方,它能在不破坏原有硬盘文件的情况下来调整分区的大小。这时我们可以先选取一个有较大剩余空间的分区(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皆可),然后在下部直接点击"调整分区容量"按钮或者是在菜单栏中进入"向导/调整分区容量"来调出调整窗口。选定自己需要调整的分区之后,接下来要在"分区新容量"的对话框中键入新分区的大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当前分区中有500M的已用空间,那么键入的数值就一定要大于500M,否则PartitionMagic5.0 Pro会给出错误信息。然后点击"下一步"按键,此时已经有了一定容量的自由空间,我们就要选定一个需要增加容量的分区,点击"下一步"。这时的界面中会把调整后的分区状态进行对比,如果满意的话就按下"完成"按键,稍微等上一会儿,调整分区的任务就完成了。
但是在增大其它分区之前,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如果这个分区是FAT16结构,而且容量已经是2473.2M时,因为FAT16文件系统的局限性,不能再给它添加自由空间了,这时必须先将其转换为FAT32文件系统。然后和上面说的差不多,按照上述的步骤来把多余的空间添加进去。


4、创建新分区
如果你在刚开始建立分区的时候没有考虑周全,需要再建立一个逻辑分区或者是要安装Linux这类操作系统的时候,也可以使用PartitionMagic5.0 Pro来建立一个新的分区。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在完成了上述的自由空间创建之后,要调用"创建新的分区"或者是选择"向导/创建新分区",这时先会出现一个窗口让你确认是否要将这个分区用于安装操作系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之后就要选择相应的分区格式,在此可以创建的分区类型有FAT16、NTFS、Linux Ext2(Linux主引导区)和HPFS(OS/2操作系统)几种。接下来就要确认建立分区的类型。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Windows9X和OS/2系统中是不支持多个主分区的,这时如果选择创建主分区的话,系统会将其设置为隐藏的主分区,所以不能将隐藏的主分区转换为可见的主分区,否则会引起系统的紊乱甚至是崩溃。然后出现的窗口让你确定分区的位置(即将分配原来哪个驱动器的空间),实际上就是新的分区的盘符。一般来说,将新的分区放置在最后一个盘符总是最安全的做法。接着再点击"下一步",确定分区的卷名后点击"完成"就可以了。


5、合并分区
在需要将两个分区进行合并的时候,直接点击"合并分区"按键,或者选择"向导/合并分区"来激活相应的功能。这时先选择第一个分区,接下来要确认第二个合并的分区。需要注意的是,第二个分区的盘符必须是和第一个相邻的,而且它们的分区格式一定要相同,如果一个是FAT格式,而另外一个是FAT32格式则不能进行合并操作。在点击"下一步"之后,需要键入一个文件夹名称,这是为了在第一个分区中建立一个文件夹来保存第二个分区中的内容。接着选择合并后的文件格式,确定看见的是合并分区前后的信息,最后点击"完成"来结束合并分区的操作。


6、其它功能
除去上面介绍的几种主要功能,PartitionMagic5.0 Pro还有一些其它的功能。在进入"操作/高级"之后,可以看见有坏扇区重新检测、隐藏分区、调整根目录容量、设置激活和调整簇的大小等几个选项,使用它们也可以完成一些特殊的功能。比如使用坏道检测可以对硬盘进行系统的检测;而隐藏分区能够把某个分区藏匿起来,让病毒无从下手,同时也是一种文件加密的手段;激活分区在多个操作系统切换的时候尤为实用;调整簇的大小能够让硬盘空间的浪费程度降到最低点。


多操作系统共存全攻略——软件篇(下)



三、强力硬盘分区工具bootmanager bootstar


bootmanager bootstar这个简单易用的强力硬盘分区工具,它支持4~15个分区,80多种分区类型,如fat 16、fat 32、ntfs,甚至还有compaq diaqnostics这种特殊的分区类型。


bootmanager bootstar使用很简单。首先在硬盘上建立c盘,把软件拷贝到c盘bs目录下,在dos下执行bsdos(或在windows下执行bswin)进行安装,安装中会提示是否将主引导区备份到软盘上,可不必备份。这时显示启动管理选单,normal表示正常启动顺序,此时可以先建立其他分区。


选bootstar选单中partition table 1st harddisk,将光带移到第三行,回车,就可以增加分区,
光标停在size栏,输入合适的分区大小,如2000mb;如果大于2045mb,需将type选成0b:fat 32。name栏填上合适的名称,如second,这样就建立了第二个c盘。重复以上步骤,就可以建立多个c盘,


下面启动选单设置,比较简单的是选bootstar选单下面uninstall将bootmanager bootstar卸载(只有四个分区,分区多了不允许卸载),接着再选install装入,这是自动产生一个默认的启动选单(如果你以前用其他方式分好区装入本软件也是如此),


a表示启动时默认的选项,如果不选,将启动该选项的内容;name栏中的normal等表示该启动选项的名称,除normal外,系统默认每个分区启动时只启动该分区;partitions of the harddisk(s)栏中:“a”表示该选项中的活动分区,“x”表示选择了该分区,“?”表示新增分区未作选择。光带所在的内容回车可编辑,空的地方用add命令增加。


visible打“√”表示启动时选择该分区,不选该分区在启动时将不作为逻辑盘出现;active加“?”表示该选项中的活动分区(c:);security options可设置该选项的密码,以保护敏感数据,这样利用不同的组合达到不同的启动要求。系统启动时出现选单为图3“name”栏中的内容,用光带选择不同的启动选项即可。


该软件双硬盘支持的情况,使用双主盘和主从盘形式都可以从不同的硬盘引导盘启动。具体使用方法如下:用f10激活bootstar选单,选install安装在默认的第二个硬盘即可加入分区信息。再在bootimage table增加要启动内容即可,此时bootdisk选择2nd harddisk,右侧多了display选项,也选择2nd harddisk,然后再将visible要启动的分区选好,再将活动分区选好,保存退出即可。重新启动,你会发现第二个硬盘也能启动。


bootmanager bootstar 4.65版安装后能正确识别unix 5.05,但不能引导。dos的fdisk能识别已启动的分区,改变活动分区不起作用;用fdisk/mbr重写引导区,bootmanager bootstar的启动界面消失,引导后执行bsdos或bswin提示修复,修复即可


四、用SC 2000实现多系统共存


作为一个外挂的应用程序,System Commander 2000的功能很强大。它可以说是目前做得最好的多操作系统引导工具。不过,由于其是纯DOS界面的操作,多少让人觉得有点落伍,这点无疑是 Partition Magic略胜一筹。不过,在功能上,System Commander 2000可是毫不逊色于人的,我们就来看一看。


System Commander 2000的安装非常简单,虽然这个工具是一个在纯DOS环境下使用的工具,但是程序的安装程序可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直接运行Setup.exe程序,之后连续按下任意键,切换说明界面,并输入注册信息,即可轻松实现软件的安装。此外。在软件的安装过程中,程序会建议用户创建程序提供的机器启动引导盘。程序提供的机器启动引导盘包括"Utility Disk 1"和"Restart Disk 2"两张,其中前者包括了管理硬盘分区的程序文件,以及备份文件。后者包括了有关当前的系统引导信息,如果操作过程中由于断电或复位而导致的引导失败可使用这个备份纪录恢复机器的引导纪录。


安装结束后,机器会重新启动。这时,System Commander 2000会自动扫描当前机器的磁盘分区信息和引导信息,并对其进行备份,然后根据当前信息创建机器引导启动菜单"OS Selection Menu"。在这个菜单中程序不仅提供了系统启动引导菜单,而且直接提供了一个界面,其菜单条中的"OS Wizard"表示激活程序的操作系统安装向导OS Wizard、"Setup"表示设置程序的运行方式,其中包括了七个设置项目,其中包括设置启动菜单的默认引导项和自动启动延时、是否允许使用鼠标、设置用户登录口令、设置程序可以控制的引导系统文件存放位置等、对启动引导菜单中的项目排序及添加/删除菜单项、设置启动菜单项的描述文字与显示图标。 在机器引导启动菜单"OS Selection Menu"界面下,如果选择第一个启动菜单项,可引导机器启动到未安装程序时的操作系统。对于Windows系统而言,另外的两个菜单项分别是启动到DOS环境下,和使用软盘启动。


设置暂停、卸载/恢复暂停程序提供的启动引导菜单
System Commander安装导系统后,会自动设置接管机器的启动并设置相应的启动菜单,但是如果你认为暂时不需要使用它提供的功能,可暂时将其中止,具体方法是:首先切换到纯DOS环境下,切换到程序的安装目录,在命令行下键入"scin.exe"并击回车键确定,此时程序会提供了一个菜单,其中包括如下内容:
Installation Notes:程序的安装说明。
Disable or Remove System Commander:暂停或删除System Commander。
Enable/Update System Commander:恢复暂停或更新System Commander。
Special Options:特殊功能菜单。
Troubleshooting:疑难解答。
V Communications Info:程序的出品者V Communications公司信息。
Program exit:退出程序。


选择第二个菜单项,程序会给出一个关联界面,在其中提供了三个菜单项,其中"Temporarily Disable System Commander" 表示暂停使用程序引导系统菜单,"Remove System Commander"表示删除程序,"Return to main menu"表示返回上一界面。直接选择第一个菜单项,然后单击回车键确定即可。在此提醒您一点,由于System Commander会自动记忆最后一次机器引导纪录,所以当禁止程序的启动引导后,系统将默认使用最后一次引导进入的操作系统作为机器当前使用的操作系统。所以在使用该项功能之前,应该首先设置好机器的引导操作系统。


如果需要恢复暂停使用的System Commander,界面中的第二个菜单项"Enable/Update System Commander"其中的"Enable System Commander"表示恢复使用程序,"Update files from download"表示使用下载的升级文件更新当前的软件。移动光标到第一个菜单项上击回车键确认即可。


使用Special Options菜单
移动光标到"Special Options"菜单项上击回车键,程序会给出关联的设置界面,在该界面中提供的菜单项包括:


Make Utility Diskettes:创建程序的多操作系统引导盘。其关联界面与tu-0a是一样的,在此不再重复。


Change MultiFAT Option:更改多分区引导设置,在其关联界面中包括了"Install MultiFAT option"安装多分区管理功能和"Skip MultiFAT support"跳过多分区管理支持两个项目。如果选择前者,程序会给出一个关联界面,其中提供了"Use existing group"使用当前的启动配置菜单和"Delete current group"删除当前的启动配置菜单。


Specify Non-Compressed Boot Drive:指定非压缩驱动器。在其关联界面中只有一个设置项目"Enter boot drive letter (C to Z) and press Enter",在其中选择硬盘中的非压缩分区,之后单击回车键确定。


Alter Current Boot Record Serial Number:更改当前引导纪录序列号。在该项目的关联界面中提供了"No, skip any change"和"Yes, alter the boot record"两个选项。改变引导纪录序列号是针对由于新安装操作系统而导致的引导纪录改变设置的。


Restore Boot Record:恢复硬盘的引导纪录。


Diagnostic Checks:硬盘引导纪录诊断。在其关联界面中提供了硬盘分区表检测"Partition Checks"、引导扇区检测"Boot Record Checks"、文件存取校验"File Access Verification"、引导区病毒检测"Virus Detection"、返回上级菜单界面"Return to Prior Menu"等菜单项,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即可。


Transfer System (Advanced SYS):使用程序提供的系统传送工具从软盘传送引导系统到硬盘分区C:,其可支持的操作系统包括DOS和Windows 9x。在其关联菜单中提供了"Automatic Transfer"自动传送、"Prompted Transfer"提示确认传送等两个菜单项。


Main Menu:返回程序主菜单界面。由于以上各项功能菜单都是单步操作,使用鼠标选择相应的菜单项目,然后单击回车键确定即可完成相应的操作,非常简单,具体步骤在此就不再给出了。


使用OS Wizard管理操作系统的安装
重新引导系统启动并出现引导菜单时,按下"Alt"键选择"OS Wizard"项,并单击回车键确定,激活该项功能的运行界面。这个程序界面类似Windows 9x的界面布局,在"OS Wizard"对话框中提供了三个复选框,其中"New installation"表示安装新的操作系统,"Reinstall existing OS, same version"表示重新安装机器中安装的某个操作系统,"Install new version on top of old version"表示安装当前机器中安装的某个操作系统的更新版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安装项目,然后一路单击"Next"按钮,程序会自动为相应的操作系统安装创造硬盘环境,并引导你完成系统安装的。如果是安装新系统,当安装完成后,程序会给出一个选择界面,其中包括"Together with other OSes"和"Isolate by itself"两个复选框,对于常见的系统,一般选择前者即可。此时程序也会自动在机器启动菜单中创建相应的启动菜单。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安装新的操作系统,程序会给出分类选择界面,此时需要根据所安装的操作系统选择相应的复选框,如果你安装的操作系统没有在界面菜单中给出,可选择"Show all OSes"项,并在关联界面中选择。对于有些操作系统,程序还会询问系统版本号、系统的安装载体、是否有启动盘等,非常详细。


硬盘分区管理Advanced Partitioning及操作纪录恢复BackStep Wizard
OS Wizard提供了一项名为"Advanced Partitioning"的功能,该项功能允许你创建、删除、复制、移动、格式化硬盘分区,甚至重新定义分区容量,它也可以很好的支持重定义Windows NT/2000和Linux的分区容量(包括Linux EXT2和Swap分区),这些功能与著名的Partition Magic提供的功能是类似的。此外,程序提供了一个NTFS到FAT/FAT32的转换器,不过需要到www.v-com.com下载,在当前程序中并没有该项功能。


如果需要是要使用程序提供的硬盘分区管理功能,可单击OS Wizard界面中的"Start"按钮,从关联的菜单中选择"Partitioning"命令,程序会给出一个关联界面,界面左边给出了当前硬盘选择按钮以及创建分区"Create"、重定义分区容量"Resize"、移动分区"Move"和复制分区"Copy"四个按钮,界面右边给出的是当前系统硬盘的分区状况图示。除此功能外,在程序界面中的"Tools"和"Advanced"菜单项中提供了相应的硬盘分区管理命令,而且更加详细一些,如果需要直接选择就可以了。此外,在"Tools"菜单项中有一个"Validate"命令,通过它可以检测硬盘的引导区、FAT表、目录与文件结构及丢失的簇等。


System Commander 2000提供的BackStep Wizard程序可以自动的记录下任何针对硬盘分区和操作系统安装所发生的硬盘分区信息变化,当你需要将指定的操作系统从机器中删除时,并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只需调用BackStep Wizard,程序会给出此前所有的硬盘分区信息和操作系统安装所导致的硬盘分区变化,选择需要恢复的项目,程序的操作向导会引导完成硬盘分区的恢复的。如果需要使用此项功能,可单击OS Wizard界面中的"Start"按钮,并从其菜单中选择"BackStep Wizard"命令启动它,此时程序会自动扫描硬盘分区变化并给出相应的分区信息变化,选择需要恢复的项目之后单击"Undo"按钮即可恢复该项操作对系统引导纪录的改变,非常简单。在此提醒您一点,这项操作会导致部分硬盘分区(需要删除的文区)中的全部文件丢失,所以使用前应该备份其中有用的信息。



五、轻松实现双重系统引导


LILO是一个非常小的程序,可以在系统启动时让用户选择启动哪种操作系统。缺省情况下,LILO安装在主硬盘的MBR(主引导扇区)上,但是,当重装Windows时,Windows会改写主硬盘的MBR,冲掉原来保存在MBR上的LILO程序。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让你在重新安装Windows之后仍然可以进入Linux。


重新安装Windows之前的准备工作
在重新安装Windows之前,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有一张可以正常使用的Linux启动盘。通常,启动盘是在安装Windows之后再进入Linux的惟一途径。大多数Linux的发行版在安装过程中都会提示用户制作一张启动盘。在制作启动盘之后,我们应当测试一下,确保这张软盘能够正确地引导Linux系统(注意,软盘可不是一种非常可靠的存储介质)。


测试过程为:把启动盘插入软盘驱动器,然后以Root用户登录,输入命令shutdown -r now并回车。如果Linux系统能够正常从软盘启动,那么,说明你已经做好了安装Windows的准备,可以跳过下面的内容,直接看“重新安装LILO”。


制作启动盘的方法
如果你的启动盘出现故障,或者你根本就没有制作启动盘,那么在你安装Windows之前一定要补上这一步。此外,每当你改变Linux系统的内核时,也需要重新制作一张启动盘。
制作启动盘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mkbootdisk命令。不过,在使用这个命令之前,你需要了解当前使用的Linux内核版本。查看Lilo.conf文件可以得到内核版本信息,这个文件包含了LILO的配置信息和内核文件的存储位置。


在查看Lilo.conf文件之前,你应当确保没有以Root用户登录(这可以防止你不小心对系统文件造成破坏),然后输入命令pico /etc/lilo.conf,在pico文本编辑器中打开文件。


在Lilo.conf文件中,每一个小节描述了计算机上安装的一个操作系统,以image=开始,至少包含三行文字。此外,还有一些小节是描述从软盘启动或者以故障恢复模式启动。找到包含label=linux的小节,查看相关的image=行中描述的内核版本信息,然后输入Ctrl-x退出pico。


在我们使用的Red Hat 6.0测试系统中,Lilo.conf用vmlinuz-2.2.5-15来表示Linux内核映象文件的名称和位置,这意味着我们使用的内核版本是2.2.5-15。然后,我们就可以使用mkbootdisk命令了。不过,在一些系统中Lilo.conf文件并没有提供内核版本信息,而是简单地包含一行image=/boot/vmlinuz。如果在vmlinuz之后没有提供任何版本信息,这表示Lilo.conf文件可能使用了符号链接(有点类似于Windows中的快捷方式)。为了找到真正的内核映象文件,输入命令ls -l /boot并回车。这条命令将显示Boot目录下的文件的详细信息。查看包含vmlinuz的行,可以看到箭头指向的真正的内核映象文件,而后者通常会包含适当的版本信息。在我们使用的测试系统中,尽管在Lilo.conf文件中已经包含了内核文件的名称和位置,在Boot目录下还是存在一个指向它的名称为vmlinuz的符号链接。
如果使用上面列举的方法还是不能找到内核版本信息,你可以执行命令ls /lib/modules并回车。这个目录包含一个或多个子目录,每一个子目录都使用一个不同的内核版本作为它的目录名。具有最高版本号的目录名就是系统当前使用的内核版本。


在使用命令mkbootdisk -device /dev/fd0 kernelversion的时候,用前面得到的内核版本替换掉kernelversion,然后回车(例如,在我们使用的系统中,我们输入mkbootdisk device /dev/fd0 2.2.5-155)。当出现提示后,把一张软盘插入磁盘驱动器并回车。然后,Linux将开始向软盘拷贝所需的系统文件。
如果整个过程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表示你已经成功地制作了启动盘。接下来需要测试这张启动盘。
在启动盘测试成功之后(使用“重新安装Windows之前的准备工作”小节中描述的方法),你可以开始重新安装Windows了。


重新安装LILO
当重新安装了Windows之后,在启动系统时会发现原来的LILO提示符消失了,而且系统直接启动进入了Windows。这是因为Windows已经改写了主硬盘的MBR,删除了LILO程序,从而越过了Linux。这时,启动盘成为你在安装Windows之后再进入Linux的惟一途径。在准备重新启动计算机进入Linux之前,把制作好的启动盘插入软驱。
在重新启动系统之后,在LILO提示符下输入Linux并回车。从软盘启动通常比从硬盘直接启动慢得多,这时,要稍微有一点耐心。在内核被装入之后,你的系统就可以像往常一样启动了。
重新安装LILO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首先以Root用户登录,然后输入/sbin/lilo命令再回车即可。如果没有遇到任何错误信息,就可以取出启动盘,使用硬盘重新启动计算机。这时,会发现LILO提示符又出现了,就像重新安装Windows之前那样。
在重新安装Windows之前,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有一张可以正常使用的Linux启动盘。通常,启动盘是在安装Windows之后再进入Linux的惟一途径。
如果你的启动盘出现故障,或者你根本就没有制作启动盘,抑或你改变了Linux系统的内核,那么在你安装Windows之前一定要重新制作一张启动盘。

展开全部

相关文章

更多+相同厂商

热门推荐

  • 最新排行
  • 最热排行
  • 评分最高
排行榜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说两句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取消